传统阅读,往往是黄卷青灯式的苦读和书斋独悟式的“修行”,其深度与广度,常受限于个人接触的藏书数量、记忆力,并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所谓皓首穷经,其实是皓首难以穷经,只是一种精神而已。 人工智能的到来,为这一古老的“修行”开辟了新的天地。AI以其无与伦比的信息处理、关联分析能力,成为诗人身旁一座随叫随到的私人图书馆、一位博闻强识的引路人、一位洞察精微的评论家、一位高效的阅读助手。有了AI,诗人不再“书海无涯苦作舟”,而是“直挂云帆济沧海”。 那么具体地说,诗人应该如何借助AI进行新式阅读呢?或者说...
传统阅读,往往是黄卷青灯式的苦读和书斋独悟式的“修行”,其深度与广度,常受限于个人接触的藏书数量、记忆力,并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所谓皓首穷经,其实是皓首难以穷经,只是一种精神而已。
人工智能的到来,为这一古老的“修行”开辟了新的天地。AI以其无与伦比的信息处理、关联分析能力,成为诗人身旁一座随叫随到的私人图书馆、一位博闻强识的引路人、一位洞察精微的评论家、一位高效的阅读助手。有了AI,诗人不再“书海无涯苦作舟”,而是“直挂云帆济沧海”。
那么具体地说,诗人应该如何借助AI进行新式阅读呢?或者说,AI赋能条件下,新阅读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我从多个维度来加以说明:
一、读作品
读一首诗,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例如:标题、主题、修辞、句式、用典、层次、意象、格律、声韵、情感、风格、诗人、背景等。当我们凭借个人学识解析一首诗时,常常会遇到需要释疑解惑的问题。
对此,过去是要通过翻书、查资料才能解决,并不是很方便快捷的事。有了AI,我们可以直接用AI软件工具来查寻。在操作上,可以另外打开一个自己喜欢的AI软件工具去查寻,还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用鼠标选中疑难词句,然后点击“AI搜索”,让AI直接给出解答。
你看AI辅助阅读,让读书变得多么便捷!但AI辅助阅读的好处,不仅如此,还有更大的便捷。
那就是,在AI辅助下的阅读,是将阅读置于宏大的互文网络环境中的阅读,可以进行微观精读,也可以进行宏观比较。
(一)微观精读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1. 疑难词句瞬时解析:
将诗句(如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输入AI,同时输入指令(提示词):“请详解此句字面意思、所用典故及其在诗中的深层寓意。”AI会快速地给出答案,而且还可以接连追问,深入探究。
2. 意象谱系追踪:针对核心意象(如“蝴蝶”),指令:“请列举'蝴蝶’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主要象征意义(如梦境、爱情、自由、无常),并各举一例经典诗句。”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秒速完成以往需翻阅多种工具书的工作,省时、省力、全面、深入。
(二)宏观比较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1. 跨诗人比较:读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指令:“将这首词与李白《月下独酌》中对'月’的咏叹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情感基调、自我形象塑造和哲学思考上的异同。”
2. 跨文化比较:指令:“将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绪表达,与莎士比亚十四诗中类似的情感描写进行跨文化比较。”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打破时空壁垒,让我们在比较中进行更清晰地洞察。借助AI来辅助阅读,这种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变得轻松得多,快捷得多。
二、读技法
读技法,专门学习诗词的创作技法。
AI辅助阅读,可以将诗中隐含的、感性的艺术技巧显性化、系统化,转化为可清晰认知和学习的知识体系。下面以手法识别和格律规律的归纳总结不例不说明:
(一)手法识别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1. 专项技法分析:指令:“以杜甫《秋兴八首》为例,详细分析其中'情景交融’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请分点说明。”
2. 技法流变探究:指令:“'比兴’手法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其运用方式有何演变?请按各时期举例说明。”
这种阅读方式,使玄妙的“笔法”变得清晰可见,能够快捷地帮助诗人建立关于诗歌技艺的理性认知框架。
(二)格律规律的归纳总结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1. 词牌格律分析:指令:“请归纳《浣溪沙》这一词牌的平仄、对仗、用韵规律,并说明其通常适用于表达何种情感?”
2. 形式与内容关系探究:指令:“以七言律诗为例,分析其'起承转合’的结构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
这种阅读方式,能够深入理解诗词格律形式及其在表达上的意义。
三、读诗史
读诗史,把握诗歌流派、风格、技法等方面的演变历程,弄清楚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这对于诗词创作者来说十分重要。诗史浩瀚,读书不易。但有了AI,事情就轻松了许多。下面就以流派脉络的动态梳理和主题与意象的演变史研究为例加以说明:
(一)流派脉络的动态梳理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指令:“请梳理中国新诗史上'朦胧诗派’的兴起背景、核心美学主张、主要代表诗人,并分析其与之前'现实主义诗歌’和之后'第三代诗歌’的承继与反叛关系。”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快速构建清晰的文学史坐标系,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主题与意象的演变史研究
具体操作方法是:
指令:“请追踪'归雁’意象从唐诗到宋词中的内涵演变,分析其如何从普遍的思乡符号,逐渐承载更复杂的个人身世与家国情怀。”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通过一个意象的“小切口”,透视文学史与心灵史的“大变迁”。
四、读诗人
读诗人,是为了深度理解诗人的生命历程、思想变迁与其作品之间的血肉联系。在AI的辅助下,这件事也变得很容易。下面就以生平与作品的互文解读和诗人心路历程探究为例来加以说明:
(一)生平与作品的互文解读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指令:“结合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的经历,具体分析《琵琶行》中的哪些诗句是其自身境遇和情感的投射?”
这种阅读方式,让冰冷的文本重新连接上温热的人生,使阅读更具深度。
(二)诗人心路历程探究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指令:“以杜甫的'安史之乱’前后诗作为例,勾勒其诗风从早期的雄浑豪迈到中晚期的沉郁顿挫的转变轨迹,并联系其生平重大事件进行说明。”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动态地理解一位诗人的成长与蜕变,看到艺术风格背后的生命逻辑。
五、读理论
学习诗词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对于诗词创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但翻书阅读,那是很费力的事。有了AI辅助,理论学习也变得快捷而不那么枯燥了。
(一)理论概念的具象化阐释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指令:“请用王国维的'境界说’理论,分别赏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无我之境)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有我之境)的诗句,说明其区别。”
这种阅读方式,让高深的理论落地,转化为实际可用的批评工具,提升鉴赏力。
(二)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文本多解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指令:“请分别从形式主义批评(关注语言本身)和读者反应批评(关注阅读体验)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魅力。”
这种阅读方式,可能帮助诗人学会从多个视角审视同一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解读可能。
六、读万物
读万物,就是训练将一切非诗性材料(科学、新闻、日常事物)转化为诗歌潜在素材的能力,就是训练“诗性思维”。这是AI给诗词创作者的独特馈赠。下面就以跨学科知识的诗意解读和日常事物的意象化提炼为例来加以说明:
(一)跨学科知识的诗意解读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指令:“请从诗意的角度,诠释物理学中的'熵增定律’。它可以隐喻哪些关于时间、生命或秩序的情感?”
这种阅读方式,为诗歌引入全新的思想资源,拓展其表现的疆域,让诗歌与当代知识前沿对话。
(二)日常事物的意象化提炼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
指令:“请将'地铁’这一现代都市意象进行诗意分析,挖掘其可能承载的关于速度、孤独、相遇、循环等多元象征意义。”
这种阅读方式,可能培养“处处是诗”的发现之眼,将平凡的现实点化为不平凡的诗意储备。
最后,我人说明的是:
AI辅助阅读有其极大的优势,能够帮助诗词爱好者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AI辅助阅读的过程中,AI是辅助,人是主体。在与AI的交互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是人,怎么提问题的是人,判断答案的还是人。
人要对AI给出的任何形式的答案,进行考问考证,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其实这跟看书本没什么本质区别。看书本你也得是自己要有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不能人云亦云,也得是确认无误方才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